宝宝如何室内运动

时间:2025-07-12 02:41:14
宝宝如何室内运动

10项小运动,赢在起跑点,宝宝关键第一次,哪些事不能错?宝宝出生后神经元细胞随着对环境人事物的接触,带动肢体动作发展越来越好。

人类是哺乳类动物中孕期最短的,由于骨盆腔较狭小,无法在妈妈肚子里发展好独自行走的能力,因此宝宝出生头一年任务是学习移动能力,他才能扩大探索的距离、增加外界的刺激,然后渐渐拓展认知、空间、形状的概念。

宝宝翻身篇,翻身月龄区间:3至6个月

宝宝出生后第一个跃进是翻身,翻身大约发生于月龄3至6个月。在评估量表上,3至6个月宝宝可能有趴姿翻到躺姿的发展,6至8个月则是躺到趴,但有些宝宝也可能先发展出后者。要刺激够多,宝宝有机会比评估量表超前许多,当宝宝有想要翻一下的动作,就代表有想翻身的尝试。例如,有些宝宝躺到趴比较快,可能会有侧翻的动作,此时可多给宝宝刺激,若躺着时拿玩具去吸引他,可能手想过去抓玩具就会翻过去;或是爸妈在宝宝面前移动或拍拍手,他可能会翻过去找或去摸。

这些动作没出现,应就医评估

爸妈最担心的是,宝宝在发展翻身动作的阶段时,如何观察可能发生迟缓状况?

3个月趴姿下,无法抬头、左右转

当宝宝3个月时,可观察趴姿下会不会抬头?头会不会左右转?并观察趴姿下支撑力量是否偏弱?通常3个月大宝宝这些动作已发展得不错,若此时宝宝有这些问题,不用等6个月后,建议及早医院咨询。

6个月没有想翻身动作

而宝宝在6个月时没有想翻身的动作,可带宝宝到医院就诊。

给宝宝一些刺激活动,例如,当宝宝喝完奶还不想睡时,让宝宝练习趴着,不一定趴在地上,可趴在妈妈身上,角度稍稍倾斜,让宝宝练习微微抬头。有些冬天出生或翻身月龄刚好在冬季的宝宝,穿得较厚可能会因此影响而较晚翻身,只要持续观察他力气或经验是否足够,若宝宝力量还无法做到,可少量多餐练习。

真正会翻身,应为分节式动作

6个月前都有可能意外翻身,临床上称为棍子式翻身,随着身体反射动作整合后,宝宝开始会有比较分节式的翻身动作,也就是身体或屁股先启动,头或身体其他部位再翻过去,过程中身体是稳定的,不是意外翻过去的。

状况一:躺到趴时,宝宝翻到一半过不去而生气哭,怎么办?

此时,爸妈可在旁协助宝宝将手伸出,或将肩膀提高让宝宝主动伸出手,过程中鼓励宝宝多出力,或拿宝宝有兴趣的声光玩具吸引他多练习。

状况二:趴到躺时,一开始宝宝身体力气尚未稳住,如何处理?

这个时候,宝宝可能出现突然翻过去的惊吓反应,爸妈不必强化这个反应,只要有铺好软垫确保不会受伤,并安抚宝宝,当宝宝力气较稳后,就会发展出成熟的翻身动作。

宝宝学翻身,这些危险性要注意

值得注意是,宝宝学翻身时,在躺姿下,宝宝喜欢将双脚一起抬高玩;而趴姿下,开始用手撑起身体让前胸离地。两种情形之下,宝宝都有可能一下子就翻过去了,如果宝宝出现想要玩脚或左右侧躺时,要避免单独放他躺在沙发上、床边缘或较高平台上,若爸妈不在身旁,则须将宝宝放回婴儿床或有软垫的地板上,以及不要太长时间离开宝宝。若担心意外翻身时会摔落,建议在宝宝3个月后铺设软垫在地板,至少能具有保护功能。

宝宝翻身小运动

好翻小运动1:小海豹

适合月龄:2至3个月

目标:练习趴姿

1:先把一条大毛巾卷成圆筒状。

2:接着把圆筒状毛巾或小抱枕垫在宝宝肚子下方,再让宝宝趴在圆筒上,使宝宝的脖子、背、肩膀支撑上半身的力量。

运动功效

该运动可帮助宝宝把背部和颈部力量练起来,之后翻身动作就会比较容易。

小叮咛

这个小运动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呼吸和唇色,以及脸色是否不开心,因为该练习会压迫到心脏,因此爸妈一定要陪同在旁,并在稍微硬一点的床上进行较佳。

好翻小运动2:小滚筒

适合月龄:4至6个月

目标:练习翻身

1:把宝宝放躺在一条大毛巾上。

2:接着高举宝宝右手。

3:再把宝宝左脚跨到右脚前方。

4:让宝宝自然而然就会翻过身来。

运动功效

宝宝不会翻身时,可练习小滚筒,他自然而然就会想翻身,并会翻身。

小叮咛

这个运动可左右互换练习。运动过程中,宝宝很容易夹、压到手,所以会先把宝宝的手举起来,翻过来时较容易翻身,趴姿时再用他的双手进行支撑,

好翻小运动3:侧翻身

适合月龄:4至6个月

目标:刺激宝宝学习翻身

1:让宝宝侧躺在铺着毛巾的地板上。

2:接着拿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在前方吸引宝宝。

3:宝宝就会顺势翻身成为趴姿。

运动功效与小叮咛

宝宝在3、4个月时会开始转头,4个月以后可把玩具放得离他近一些,然后用玩具的声音吸引他或跟他讲话,宝宝可练习由躺而趴的姿势。

翻身会用到身体哪些小肌肉?

宝宝翻身会运用到近端关节肌肉群,主要为颈部、肩膀、背肌、腹肌和大腿(髋关节),所以宝宝学翻身阶段,近端关节要先稳,稳定后才能翻身。4个月前宝宝是大近视,4至6个月才会有0.1左右的视力,此时会比较想动、学翻身,因此宝宝的动作多变与视力息息相关。

宝宝2个月时可将头抬起来45度,3个月时可抬起将近90度,4个月以后头颈部较有支撑力,如让宝宝仰躺在床上,把他的双手拉起时,头部和颈部会呈直线,不会向后垂。翻身最重要是头能往上抬,如果宝宝不能抬头,翻过身后就有可能噎住口鼻,易有窒息的危险性。

因此宝宝2个月以后可让他清醒时俯趴,并拿玩具在他面前吸引其注意力,但时间不宜过久,大概30秒至1分钟要给予适度休息。此外,让宝宝练习俯趴时,不要放在较软的床上,硬床较容易成功,而且一定要注意安全。

宝宝学坐篇

学坐月龄区间:6至8个月

宝宝学坐的月龄区间是6至8个月,在评估量表上,5个月大宝宝在直立抱姿、没支撑颈部下,或是坐在背部有支撑的椅子上,都要能维持头部挺直稳定,之后宝宝才会在地板上撑着坐,甚至放手坐着。

这个动作没出现,应就医评估

宝宝学坐的前驱动作是颈部支撑及手撑着坐,如果5个月头部稳定度不足或到了7个月大还不会手撑着坐,就要担心。至于放手坐,跟宝宝气质有关,较大胆的宝宝较快直接放手坐,反之,较谨慎的宝宝,会慢慢尝试后成功放手坐;若宝宝不敢放手很久或无法手支撑很久,爸妈可观察是否宝宝刺激较少,有时不一定是迟缓问题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动作阶段都是进展式,当宝宝停留在一个阶段太久,应就医进行评估。

宝宝学坐时,要注意哪些事?

注意1:陪伴在旁、淮备软垫

5个月大宝宝会开始 ……此处隐藏949个字……就医咨询。

状况2:9个月大仍只会坐立

宝宝7个月后,爸妈可观察宝宝的姿势转换能力,是否具有趴、坐、小狗趴、大熊趴转换的能力,若宝宝9个月了仍呈现只坐着不想改变姿势,或是11个月都不会爬、也不会扶站或侧移,可至医院评估。

宝宝学爬小运动

学爬小运动1:坐大球

适合月龄:5至6个月

目标:训练宝宝腹部力量

1:爸妈扶着宝宝大腿根部和臀部,让宝宝坐在瑜珈球上。

2:扶着宝宝前后左右滑动瑜珈球。

学爬小运动2:小狗撑

适合月龄:6至7个月

目标:训练宝宝肩膀和背部力量

1:把宝宝抱近爸妈的小腿上方。

2:扶着宝宝在爸妈小腿上趴着。

爬行运动小叮咛

宝宝爬行阶段,最重要是协调双侧身体的运作,会运用到颈部、背肌、腹肌、双手、髋关节和大腿的力量。通常宝宝爬行较慢,跟腹部和双手力量不佳有关,爸妈可带着宝宝练习仰卧起坐、坐大球、小狗撑、跳马运动。当宝宝6、7个月后,慢慢试着让宝宝趴着,并拿玩具在前方吸引他的注意力,宝宝可能就会渐渐往前爬。

此外,练习爬行动作时,爸妈记得帮宝宝穿得轻便些,因为很多宝宝不会爬不是真的不会,而是穿太厚而不想爬,这部分在宝宝爬行阶段可多留意。

宝宝学站篇

学站月龄区间:9至11个月

9个月左右宝宝开始会扶站,10至11个月开始可放手站立几秒。6个月之前宝宝可能会出现反射性想撑地站,但还不是真的会站,在宝宝6个月之后,应提供足够空间让他发展,如果宝宝的躯干、上肢、下肢力量足够,就会想要扶着东西站起来。若宝宝10个月都还没有想要扶着东西站起来,建议可至医院评估。

如何避免宝宝有O型腿和X型腿?

两岁前宝宝几乎都是O型腿,主要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产生膝内翻,2岁以后会渐渐膝外翻,上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年级才会正中或定型。虽然宝宝适合在软垫上活动,但若学龄前孩子已学会走和站,还是长时间待在软垫上,有些孩子会出现W型坐姿,可能因此影响髋关节和膝关节,造成X型腿。

宝宝学站,这些事一定要注意!

宝宝开始出现高跪姿,在扶着东西下双膝着地、把屁股抬高,甚至抬起一脚变成半跪姿,这些都是宝宝腰部、髋部核心肌群越来越有力量,之后就会扶着站起来。

淮备1:铺设地垫

地垫是宝宝学站重要的工具,并可布置合适环境让宝宝去攀爬或扶站。

淮备2:桌上勿铺桌巾

桌上除了不要铺桌巾,也要避免摆放热水、易碎物或小物品在宝宝可扶站的桌面上,以防烫伤或误食。

淮备3:扶持宝宝髋部协助稳定

开始学站难免不稳,爸妈可扶着宝宝屁股的地方来帮忙稳定,但只要扶持即可,在宝宝快要跌倒时给予保护,切勿给太多支持。

宝宝太早学站,会不好吗?

爸妈太早抱宝宝扶站,由于不是宝宝自己去做、主动脚出力,可能会造成关节过早承重,导致关节变形或髋关节、膝关节的变化,因此要避免刻意、被动让宝宝练习站,但宝宝主动运用自己肢体站起来是不用阻止的。

宝宝学站小运动

学站小运动1:高跪姿

适合月龄:9个月以上

目标:训练宝宝学站肌肉发展

1:扶着宝宝大腿根部和髋部,让宝宝以高跪姿型态敲打玩具。

学站小运动2:从跪到站

适合月龄:9个月以上

目标:训练宝宝学站肌肉发展

1:扶着宝宝大腿根部和髋部,让宝宝以高跪姿型态靠着椅子。

2:宝宝慢慢扶着椅子站起来。

学站运动小叮咛

宝宝学站会运用到颈部、背部、腹部、骨盆、大腿、小腿、足部的肌肉,爸妈可让9个月后宝宝有扶着东西站的机会,如扶着沙发站,当宝宝累了没力气,他自己会坐下来,不必勉强他一定要站多久。此外也可练习高跪姿、坐到站、裸足踩在地上等运动,帮助宝宝学站,并在家尽量不要穿鞋或袜子,外出鞋也不要选太硬的鞋子。

宝宝学走篇

学走年龄区间:10至15个月

10个月后宝宝可能会尝试在扶持下抬脚跨步,或是扶着家具走,渐渐放开手站立或跨开一、两步,1岁半后都可走一段路。若孩子到了1岁还是没有想扶着东西走,建议去医院进行评估。

宝宝学走,哪些危险的事要避免?

宝宝跨步移行阶段和扶站阶段,可能会同时出现,此时应尽量把不稳、易倾倒的物品,移开至宝宝的活动范围之外,且地上要避免散放太多会让宝宝跌倒的物品。此时也要注意家中高低落差处或楼梯,以及热水摆放处、窗户拉帘、阳台等地方,要防堵宝宝靠近以免受伤。

学走路的快慢,除了与肢体活动的经验有关,宝宝气质也是一大要素,爸妈除了尽可能提供足够肢体发展的空间外,还有绝对不能对宝宝说负面的话语,如:你怎么还不会走?、不会走路是胆小鬼等,宝宝其实都听得懂,当爸妈越是这样说,宝宝就越不敢去探索环境,甚至会影响他日后情绪的发展。

宝宝学走常见三大状况题

长辈让宝宝坐学步车,可以吗?

学步车的移动速度远超过宝宝的自然能力,因此会增加宝宝摔落阶梯、跌落泳池、夹伤脚或手,以及碰撞和烧烫伤机会。另一方面,宝宝乘坐学步车走路,走得较轻松且不是正常的步态,尤其有些宝宝乘坐时双脚无法踩平在地上,若是乘坐时间太久,可能会让宝宝习惯垫脚尖站立或行走,加上乘坐时间过久,下肢关节在不正常姿势下承重,也可能造成关节变形。整体而言,学步车不但不会帮助宝宝自己放手走的步态发展,还可能会形成伤害。

宝宝垫脚尖走,该制止吗?

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,可能交替着垫脚尖走路,通常这是正常的,2至3岁时,垫脚尖走的频率会降低,3岁后若仍垫着脚尖走路,有可能感觉统合问题或脚后筋太过绷紧等,爸妈要观察并注意。

宝宝学走期间,常摔跤正常吗?

一开始学会走的宝宝,往前倾倒或两脚互碰绊倒,都是正常的。爸妈可注意宝宝鞋子是否过大或过小,并持续观察这问题是否随孩子长大逐渐消失,如果频率未减,也建议去医院进行评估。

宝宝学走小运动

适合月龄:10个月以上

目标:训练宝宝重心转移能力

1:爸妈在后方以双手扶著宝宝手臂走。

学走运动小叮咛

一般来说,宝宝会先学扶站,接着开始会扶走,再学会放手站,然后至12至18个月时才会放手走,如果18个月时,还不会放手走,就要特别注意。走路用到的力量和站很相似,但重点是必须拥有重心转移的能力,宝宝刚开始走路会摇摇晃晃,这很正常,当宝宝2岁以后,放手走通常已走得很稳,想要宝宝练习走路,可以在当宝宝会扶着走后,爸妈先双手牵着他走,再进步到单手牵着步行。

宝宝的许多发展,其实以动作为基础,当孩子能够移动时,也就能增加视知觉、立体觉等及其他认知与抽象的发展。因此,当爸妈陪着宝宝学会翻身、坐、爬、站,最后具有走路的能力,将成为宝宝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块砖,同时亲子共创无可取代的美好记忆。

《宝宝如何室内运动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